校企协同推动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开发

2025-10-09 17:52:25     来源:

2022年教育部发布的《“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指出要“加快建设新形态教材”,鼓励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数字化教材”,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指明了方向。数字教材作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其开发质量和水平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及对社会适应性的高低。

伴随着国家政策以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驱动,多数职业院校都已经开始进行数字教材的探索性开发,并且在一些领域已经构建出了诸如虚拟仿真教材、活页式电子手册、多媒体交互课件等多种形式的数字教材体系。技术应用不断深入,如交互式评价、学习行为分析、AR、人工智能等技术被尝试应用到教材的设计和使用中来。

尽管数字教材在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仍然存在若干深层问题。

首先,教材内容与产业需求存在脱节。目前多数教材的开发主体仍为院校,企业参与程度较浅,多停留在咨询或提供零散案例层面,未能将真实的生产流程、技术标准及典型项目系统化地融入教材体系,导致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发展脱节。例如,部分智能制造领域的教材内容未能及时涵盖工业机器人编程、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更新周期较长,远远落后于产业技术的迭代速度,造成学生所学技能与岗位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在教材开发的创新方面,当前许多所谓的数字教材实质上仍是纸质教材的电子化翻版,或仅是简单叠加了多媒体资源,未能充分挖掘数字技术在可视化、交互性与动态更新方面的潜力。尤其在虚拟实操、动态模拟和实时协作等关键教学环节,尚未形成成熟且广泛应用的技术解决方案。许多数字教材的交互设计局限于屏幕操作,缺乏超越屏幕的多元交互方式,其内容组织也未能有效支持个性化学习路径的动态调整。

再有,企业参与动力不足,协同开发机制不健全。企业并非教材开发的主要主体,多为教材开发资源提供方或辅助者。由于缺乏有效的利益共享机制,难以保证企业知识产权安全以及没有持续稳定的配合方式,企业很难实现将企业自身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教材开发全过程中,更难使教材呈现出真实的生产逻辑与最前沿的技术。

第四,动态更新与评价反馈机制缺失。教材一般没有系统的修改、优化机制,不能随时根据技术进步更新和完善,另外教材的教学效果考核都是以传统学业测评为主,而不能结合岗位能力达成和专业技术的应用进行考核评价,没有形成精准的考核标准。

最后,教师数字素养与开发能力有待提升。大部分专业课老师虽然学科素养过硬,教学经验丰富,但缺乏将教育设计、专业技术和数字媒介应用有机整合的能力,很难创造出高质量、有创新性的数字教材用于实践运用之中。

为了解决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提出以校企“双元四共”为核心构建数字教材开发模式。校企“双元四共”模式是以协同治理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协同治校办学为依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校企双方共同享有主体地位的“双元”,以及协同开发数字教材的“四共”包括共定标准、共编教材、共建资源、共评质量。

一、共定标准,需求导向的标准体系构建

共定标准为校企双方在充分掌握产业情况的基础上,围绕产业发展和专业建设确定教材编写和人才培养的标准,是“双元四共”的基础工作。一方面企业要全程参与,保证教材内容和岗位要求、技术规范一致;另一方面要将两者的合作延伸到人才培养的需求上来,共同开展调研产业人才需求、分析岗位能力要求等,并根据教育教学规律以及产业发展需要,分别拟定具有职业素养培养内涵的教学/材标准体系。例如共同商议基于岗位能力图谱的教材目标标准;共同商议融入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内容标准;共同商议突出职业能力的评价标准;共同商议建立动态更新的修订标准。

此外,在这方面需要建立常态化的校企对话机制,组建学校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专家、课程专家等参与的标准制定团队,并且制定标准时要体现科学性、适用性;还要建立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对标准开展评价与修订工作,保证与时俱进地反映产业发展的新特点、新业态。

二、共编教材,多元协同的教材开发机制

共编教材强调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开展深度合作中开发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数字教材,企业提供真实案例和技术资源,学校提供教学设计和教育理论指导,实现优势互补。共编教材是“四共”模式的中心环节,校企双方需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建设协同开发机制,明确“企业提供素材、学校教学转化、双方共同开发”的教材编写模式,企业提供真实案例和技术资源以及设备支持,学校提供教学设计与教育理论指导,形成优势互补的开发体系。

采取项目制管理模式,组建校企混编教材开发团队,明确职责分工协作机制,企业提供真实的生产案例、工艺规程和技术标准等资源,学校负责其教学化转化及教学设计,共同开发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数字教材。

强调模块化设计与活页式组织,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要求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组合;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包括虚拟仿真实验、操作视频、交互课件等多种类型和内容的数字化教材。

三、共建资源,多元协同的资源开发机制

基于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原则来构建资源共享,由企业结合实际向学校提供真实生产案例、技术资源及设备支持;由学校提供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组织实施等方面的经验,协同建设形成两方互享优势、互赢互补的资源建设机制。“双元四共”的核心环节便是共同建设资源,必须要建立起一种双方双层的投入以及利用各自的特长优势互补互助的资源建设机制,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真实的案例或者说是生产活动当中的真实案例,通过学校的平台让学生充分接触到现实中企业的真实生产要素。同时学校可以向企业提供一些教育教学的经验。

应该采用模块化的形式来进行资源的建设,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或者不同的教学需要来进行拆分或者是合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虚拟仿真、操作视频、互动课件等多类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并且还要能够建立起资源共享平台来让这些数字资源更好地得到管理和利用。

四、共评质量,多元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

共建共评质量是在校企双方协同参与基础上形成对教材应用效果、培养质量等方面的全方位校验,最终实现良好的质量提升,形成质量持续改善的闭环系统。“双元四共”模式运行下需建立以校企双方为主导、学生参与、第三方机构等多主体协同参与、全过程监控的质量评价机制。结合评价主体和信息范围,划分具体的内容维度:教材内容质量评价、教学实施效果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多方面为“双元四共”模式运行保驾护航。

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不断改进;将评价结果与教材修订、教学改进有机结合,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机制。

校企“双元四共”的数字教材开发模式是校企双方从共定标准、共编教材、共建资源、共评质量四个方面进行数字教材开发的体系,旨在从根本上破解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开发存在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内容更新滞后等问题,实现教育链和产业链的互相赋能。下一步还需要进一步细化跨区开发与应用适配、长效机制建设等问题;同时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也为教材开发带来新机遇与新挑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意重点突破技术赋能途径创新、多方主体协同机制优化与国际经验本土化实践等难点问题,在不断完善开发—应用—反馈—迭代的闭环机制基础上,致力于促进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建设向高质高效迈进,助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作者: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张雪丽 郭鹏 丁冬

(LSJG-23-05)

 

标签:

猜你喜欢

素湃“善意纤维”非洲撒哈绒(Sahara Sufi),植物羊绒引领纺织善经济
首款MagicOS 10旗舰平板定档10月15日 荣耀MagicPad3 Pro现已开启预约
海洋文旅、临港产业、渔业向新而行 嵊泗持续释放蓝色动能
奥克斯智能语音空调:以“全球第一”实力冠名宁网,让ACE级智控走进生活
The Snow League雪盟首届自由式滑雪赛即将启幕 全球顶尖选手齐聚中国
廷启中秋,入宴成诗:轩尼诗百乐廷开启中秋限定品鉴
在北京隆福寺和上海苏河湾邂逅格鲁吉亚:四季流转间的心灵疗愈场
静中有野 诗中有火 SHIATZY CHEN 夏姿・陈2026春夏系列亮相巴黎时装周
开心麻花演艺赋能文旅:澳门国际演出季为大湾区文化交流注入新动能
企业会员专享价低至5折 京东企业购3C数码品类大促来袭
第四届“美好生活国际健康节”成功举办,协和干细胞国际运营中心成立
慕思X鸿蒙智选联合发布智能床新品 开启全场景智慧睡眠新时代
彪马延长HYROX全球合作伙伴关系至2030年
好莱客·莱住——“轻定制”模式的真正定义者与验证者
58到家赋能:名校硕士干家政, 培训阿姨上万名
国庆戏窝子靖港“戏超多”! 长沙景区热力榜TOP9太火爆辣!
能让托管机构活下来的,不是运气,而是领头人的这个本事……
飞鹤爱心捐赠灵武市掌政镇多孩贫困家庭,助力困境家庭婴幼儿健康成长
兼具稳定运行与节能的业界顶级水平反渗透(RO)膜上市销售
中国科技部主管《中国高新科技》对马瑞光博士进行封面报道:“以管理科学驱动连锁产业创新发展”
cns情绪鱼油:11种营养素协同,构建情绪健康防护网
10月9日晚8点京东11.11正式开启 鞋服、美妆等品类官方直降15%
遇见小面深圳第100店落子深圳北站 开创大湾区“双城百店”新格局
常熟构建直播电商产业公共服务生态范式
京东11.11美妆狂欢日正式开启 全品类、超万款美妆好物领券立减1720元
《2025 Z世代情绪消费报告》发布,Soul张璐团队解读年轻人消费现状
四店联动开业焕新:迪卡侬加码大湾区,激活双节运动消费新场景
走遍中国•宁夏//走进神奇宁夏 感受塞上大美——中国文促会美术家写生创作行动侧记
香港航商总会一周年庆典圆满举行 凝聚业界共启航运新篇
酒满茅台 情满中秋丨优质酱酒走进贵州八大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