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2025第十六届中国(大连)国际农业博览会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圆满落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以“幸福路·幸福城”为主题的特色展区圆满完成各项参展任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现场销售及订单总量突破70吨。在为期五天的展期内,石河子市组织30家企业携150余种特色产品精彩亮相,通过精心设计的展区布局、富有成效的商贸洽谈和深入务实的产业考察,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的创新实践和显著成效,为辽疆两地深化产业协作、促进共同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
平台效应显著,市场认可彰显援疆新成果
展会期间,石河子展区以其独特的军垦文化底蕴和优质特色产品,成为农博会现场最受关注的展区之一。展区内,“军垦1949”区域公用品牌联动授权优质企业,丰富的产品以其卓越品质赢得消费者广泛好评,辣椒酱、花园乳业等产品屡屡售罄。团场特色农产品首次集中亮相便获得市场热烈反响,天山雪水蟹、天山雪菊、特色山药等产品更是受到大连市民的热烈追捧,不少消费者专程前来采购。展期期间,展区始终人头攒动,洽谈合作的采购商、选购产品的消费者络绎不绝,充分展现了石河子特色农产品日益提升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这是我们首次参加大连农博会,没想到产品这么受欢迎,”兵团八师功勋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开展第二天,我们带来的产品就已经销售一空,还接到了多个批发商的长期合作意向。”这一系列展销成果充分证明,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正在从单一的产品推介向全方位的产业赋能转变。通过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不仅有效推动了新疆优质特色产品走出产地、迈向全国,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渠道和产业协作机制。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协作为基础的援疆新模式,正在推动受援地区实现从“产品输出”向“品牌输出”升级,从“分散经营”向“产业集群”发展,为促进受援地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探索出了卓有成效的发展路径。
创新引领发展,系统布局展现援疆新思路
本次石河子展区的规划设计体现了对口援疆工作的系统思维和创新理念。展区在突出“军垦1949”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展现石河子名优特产品的同时,创新设置团场特色农产品专区,并联动阜新等多个对口支援城市共同参与,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发展新格局。这种创新布局不仅展示了受援地的特色产品,更重要的是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推介平台。
“团场特色农产品专区的设立,是我们推动石河子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展会负责人潘峰表示,“通过这个平台,我们让更多优质的团场产品走出新疆、走向全国,同时也为对口支援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平台化、系统化的展区规划,反映了大连援疆工作队对口援疆工作正在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打破地域界限,形成了辽宁全省援疆“一盘棋”的工作格局。这不仅显著提升了援疆工作的整体效能,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了一条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推进”的新路径。这种创新性的工作实践,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援疆工作的战略眼光和系统思维,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产业合作走实,务实合作开创共赢新局面
展会期间,大连援疆工作队组织石河子代表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考察交流活动。代表团先后深入瓦房店海产养殖、普兰店果蔬种植、庄河食用菌和蓝莓产业等大连多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围绕石河子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技术创新、品种改良、精深加工等领域进行了深入对接。
“这次考察非常务实,”石河子考察团成员石河子辽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姜蔚表示,“我们带着问题来,带着解决方案回。特别是在海产品和羊肚菌销售方面达成了意向合作,形成两地优质特色农产品的产销对接。”多年来,通过产业对接和考察交流,两地企业在多个领域达成合作共识,涉及技术引进、市场开拓等多个领域,为石河子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能。这次考察交流活动的成功开展,体现出对口援疆工作正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合作深化。通过精准对接两地产业需求,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正在构建起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这种以产业协作为纽带、以共赢发展为目标的对口支援新模式,不仅促进了受援地的产业发展,也为支援地的企业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实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大连援疆工作队负责人宋浩强调,本次农博会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展销活动,更是推动连石两地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契机。通过平台化运作、精准化对接、系统化推进,将有力促进石河子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对口援疆工作高质量发展探索出新路径、新模式。
随着本届农博会的圆满落幕,这条贯穿辽疆的“幸福路”,正在两地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延伸拓展。未来,两地将继续深化产业协作,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对口援疆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石河子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在新时代援疆工作中续写更加精彩的篇章。(编辑:张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