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俊峰陪同调研。中工互联创始人、董事长智振作专题汇报。

聚焦工业智能,打造制造业数字底座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这是对时代趋势的深刻把握,也是面向未来发展的战略抉择。当前,工业领域正处于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跃升的关键阶段,如何让人工智能更好赋能制造业,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核心课题。
在展厅内,调研组一行详细听取了关于智工·工业大模型体系构建、场景应用及生态布局的介绍。

中工互联作为一家专注于工业领域的人工智能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是这场“人工智能+工业”变革的引领者。
2023年,中工互联率先发布工业大模型。截至目前,智工·工业大模型已迭代升级至5.0版本,构建起覆盖综合能源管理、城市水务、电力装备制造、能源化工、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的工业智能体体系。该体系能够为企业提供从设计优化、工艺控制到运维预测的全链条智能化解决方案,逐步打造出自主可控、协同运行的工业智能基础软硬件体系。
多部门联合调研,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此次联合调研,既是对中工互联在工业智能领域探索成果的充分肯定,也体现了国家部委对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体系化布局的高度重视。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在《党建》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中指出,要“锚定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一战略目标,推动人工智能创新与制造业应用双向赋能”,并提出要“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支持中小企业算力、数据、场景等资源共享,形成梯次发展格局”。
中工互联正是在这一战略指引下,持续深化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一方面,公司依托智工·工业大模型推动工业知识的数字化沉淀与智能化生成;另一方面,通过建设智工·智界开放生态平台,与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地方产业园区协同创新,探索形成“龙头牵引—中小融通—场景落地”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体系。
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助力制造业创新跃升
调研现场,中工互联团队演示了基于工业大模型的生产管理、设备预测性维护、数字孪生监控等系统应用,展示了智工工业智能体在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能耗、优化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显著成效。

智振在汇报中表示,工业大模型是推动中国制造智能化升级的关键支撑,也是落实“人工智能+”行动的重要路径。中工互联将继续聚焦核心算法、知识图谱、工业语义理解等方向,攻坚关键技术,构建工业智能体系的自主创新能力。公司将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制造”战略部署,助力我国工业体系实现智能协同、创新跃升,推动“中国智造”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政企携手共进,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此次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的联合调研,不仅是一次技术层面的交流,更是一场政策与产业的双向奔赴。它标志着国家层面对工业大模型创新体系的持续布局,也为中国工业企业参与“人工智能+”行动提供了实践样本。

未来,中工互联将继续以创新为核心、以应用为导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勇当“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排头兵。随着人工智能、工业大模型和数据安全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进程必将迎来新的跨越。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