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药行业人士,药明康德的一体化CRDMO模式也许已经耳熟能详,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复制足够多的能力,就能复制药明康德模式的成功。
近日,药明康德联席首席执行官陈民章博士接受了多家外媒专访,详解了CRDMO模式到底如何顺畅高效运转,背后还有哪些支撑优势。我们在此归纳为以下重点。
什么是“真正的一体化”
先解释一下CRDMO是什么。与专注于新药研发生产的某些特定环节的CRO、CDMO不同,药明康德的CRDMO模式自上而下打通了药物发现(R)、开发(D)到商业化生产(M)的全链条。在赋能的分子类型上,药明康德的服务领域包括小分子药物,也包含多肽、寡核苷酸以及更为复杂的偶联物。
在CRDMO模式之前,药企如果想要推进一个研发项目,往往需要在不同的阶段与不同的服务商进行协调。这不仅会增加项目的复杂性,也更容易失败。与之相反,一体化的CRDMO赋能平台能够让原本分散的流程变得集中,让新药研发变得更为简便和高效,对药企、对医药行业、对患者,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同样建起每个环节的能力,任何CXO都马上能真正对药企、对患者产生巨大的帮助。陈民章博士坦言,药明康德的这些服务“远远不止于在同一屋檐下”,而是“真正的一体化”,这指的是“无论在新药开发的哪个阶段,无论是哪种药物分子类型,项目团队和客户以及所有利益相关方之间都要保持无缝协作和透明沟通。”
比如在近期一个复杂多肽分子的支持过程中,客户的项目时间很紧,需要在11个月内完成IND申报所需的所有CMC资料,然而该多肽分子本身的合成路径难以放大,还缺少关键的起始原料。另外,它的后续制剂方案也存在不小的挑战。要同时克服技术挑战和快速推进到下一个里程碑,实非易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药明康德团队的科学家平行推动起始原料和API工艺开发、制剂、分析、生产以及CMC资料的撰写工作,最终帮助客户提前一个月完成IND申报。该项目目前已进入2期临床阶段。
“在这样的紧急时刻,才能体现出药明康德不仅仅是服务供应商,更是能够理解项目背后的科学、客户的预算、以及研发时间紧迫性的合作伙伴。”陈民章博士说道。
科学家、技术、设施,缺一不可
庞大的科学家储备让药明康德能够依照客户需求,快速组建最优团队,第一时间启动项目,客户无需额外等待。
以工艺化学家为例,陈民章博士记得,当他刚刚加入药明康德时,公司只有100位工艺化学家,如今这一数字已超过3,000名,团队的工艺开发专业能力更是上了几个台阶。
人员之外,技术及生产设施也缺一不可。“能为每一个客户配备最合适的团队、技术以及生产设施,第一时间启动他们的项目,是我们一贯的承诺。”陈民章博士说。
药明康德今年已成立25年。在过去25年里,药明康德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加强研发和生产规模建设。目前,药明康德在全球拥有20多个研发生产基地,对内,规模优势能让该公司逐年提升设备利用率,并不断加大对于行业新技术的投资。对外,这一规模能为客户的项目带来明显的提速效应,也就是为业界熟知的“药明康德速度”。
药明康德的建能力、扩规模之路还在继续。陈民章博士在另一篇专访中指出,面向未来,药明康德投资的重点之一是建设新分子相关能力和产能。
例如,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尤其是GLP-1领域的需求,药明康德旗下WuXi TIDES将在2025年底前进一步提升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SPPS)总体积至超过10万升,并计划在新加坡基地增加更多产能。WuXi TIDES为寡核苷酸、多肽药物及相关化学偶联物(“TIDES”药物)提供一体化服务,覆盖API和制剂从发现到生产的全生命周期。
2025年3月,药明康德位于常州和泰兴的原料药生产基地以零缺陷顺利通过FDA现场检查。这两个基地都是药明康德子公司合全药业(小分子CDMO)和WuXi TIDES的重要生产基地。到2025年底,药明康德的小分子原料药总反应釜体积也将超过400万升。
“客户会找到药明康德,是因为我们有大量积累的know-how、专业能力和持续扩展的规模,能够从容应对这些复杂的分子挑战。同时,他们希望借助我们的平台控制开发成本、提高效率并降低风险。”陈民章博士总结道。
在专访最后,陈民章博士引用“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并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你必须向前看,但你也要每天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