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肉类加工的龙头,双汇发展(000895.SZ)2025年前三季度交出一份满意答卷:在复杂多变的行业环境中,公司实现了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的稳健双增长。
扎实的业绩数据背后,是公司多年在数据化、产品链、物流端发力的结果,当下的双汇发展已成功转型为“数字化、高端化、多元化”驱动增长的现代化食品企业集团,随着其战略布局的持续深化和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巩固,双汇发展正稳步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收获季节”。
数字背后的业绩韧性
10月28日晚间,双汇发展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归母净利润39.59亿元,同比增长4.05%。其中第三季度增速明显,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6.36亿元,同比增长8.45%,环比增长达到37.91%。这一量利齐升的局面,特别是利润增速远超营收增速,清晰表明双汇发展的增长质量正在优化,内在的盈利动能得到了有效增强。
拆解收入结构,两大核心业务板块肉制品业务和生鲜屠宰业务均展现强劲势头。2025年1-9月份,公司肉类产品总外销量248.85万吨,同比增长5.92%。
作为公司利润压舱石,肉制品业务在前三季度表现稳健,双汇发展通过口味创新、包装升级等方式维持市场基本盘,推动利润率提升,生鲜品业务因产业链协同优势尽显,在上游生猪价格相对平稳且呈现下行趋势的背景下,双汇发展凭借其“全产业链”的掌控力,在生鲜品领域游刃有余。从生猪采购、屠宰分割到冷链物流和终端销售,一体化的运营模式使得成本控制更为精细。
报告期内,公司财务费用同比大幅减少,较去年同期降低39.56%,融资利率下降进一步拓宽公司利润空间。进一步看,截至2025年9月30日,双汇发展货币资金达到61亿元,对比2024年末增长5.43%,稳定增长的现金流为公司应对市场变动、开展活动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储备。
解码业绩增长深层逻辑
这份亮眼的成本单,并非因为偶然的市场红利,其背后是双汇发展面对行业周期挑战和市场竞争的长期布局。
在双汇发展的现代化工厂里,从生猪屠宰、分割到肉制品深加工,一条条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公司自2024年9月启动数字化转型,以“物数互联、数据入湖、统一平台、AI赋能、协同办公”为核心路径,不仅完成了关键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更推动了超过100项数字化实践落地,初步实现了业务与数据的深度融合。为匹配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公司于2025年3月进行组织架构战略性调整,通过整合原有团队,全新组建了数字化管理中心、研发中心与运维中心。此举构建起“管理-研发-运维”三位一体的支撑体系,为转型的持续深化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同时面对日益多元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双汇发展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机制,对不同消费群体开发出多种新品。公司培育了涵盖火腿肠、火腿、香肠、罐头、酱卤熟食、餐饮食材、生鲜产品等丰富多样、各具特色的产品,来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收获期”
展望未来,当下双汇发展正站在全新起点,“收获期”即将来临。
随着环保政策趋严和消费者对品牌、品质的重视,“散、小、乱”的行业格局正在加速改变。作为行业龙头,双汇在品牌、渠道、技术和资金上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有望在行业洗牌中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享受集中度提升带来的长期红利。
双汇凭借其原材料优势、加工技术和品牌信誉,新品不断推出。为积极对接高端化、健康化消费需求,公司推出有史蜜斯巴黎风味火腿、伊比利亚发酵火腿、史蜜斯鸡胸肉肠等美西式产品,以及双汇pro特级香肠、简颂午餐肉等低脂、低盐类的产品,持续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美味的肉食产品。
此外,双汇成本控制能力持续增强。 通过向上游延伸,双汇发展加强自有养殖基地的建设,双汇对生猪资源的掌控力将进一步加强,这有助于平滑猪周期波动对公司盈利造成的冲击,使业绩增长更具稳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