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至22日,由中国膜工业协会主办的“2025膜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膜工业协会30周年成果展”在北京召开。大会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聚焦膜技术在水处理、新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全景展示30年来中国膜行业的科技进步成果。10月19日上午,在大会开幕式上隆重颁发了代表我国膜工业领域科技进步主要成就的“中国膜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由北京中科绿氢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合作开发的“PEM电解水制氢膜电极、电解槽及应用”项目,获得“中国膜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中国膜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登记(编号:0098)、全国膜分离行业的最高科技奖项,旨在奖励膜分离行业中在技术创新、科技进步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推动膜分离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中国膜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设置一、二等奖,每两年评审奖励一次。其中,一等奖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和技术先进性,技术难度大,在同类成果中达到国际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投入产出比高,节能降耗显著,生产及产品市场状况很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对产业科技进步和膜工业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
氢气是一种绿色、低碳、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同时在工业、农业、医疗健康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确定“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绿氢产业,对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推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全面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目前,我国制氢方式仍以化石燃料制氢(如煤制氢、天然气制氢)、工业副产氢等“灰氢”、“蓝氢”为主,存在大量碳排放。PEM电解水制氢,几乎不存在碳排放,而且产氢纯度高、应用范围广;尤其是适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等)制备“绿氢”,助推可再生能源长期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制氢的主要发展方向。然而,我国在PEM电解水制氢领域,由于起步较晚、发展滞后,存在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依赖进口、技术成熟度低、成本高昂等突出问题。针对上述难题,北京中科绿氢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长期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发PEM电解水制氢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取得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
2025 年 3 月,北京膜学会组织来自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的权威专家,对中科绿氢“PEM 电解水制氢膜电极、电解槽及应用”项目进行科技成果评价,认定该项目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科绿氢、中科院化学所合作开发的“PEM电解水制氢膜电极、电解槽及应用”项目,有效解决了行业技术难题,实现了PEM电解水制氢核心部件的重大技术升级。该项目已获得6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科技成果产业化快速推进,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产品性价比竞争优势突出,市场竞争能力强,可实现进口替代、摆脱进口依赖,有效防范发达国家“卡脖子”、“脱钩断链”。应用该项目科技成果的PEM电解水制氢设备,电解性能、使用寿命显著提升,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力推动了我国PEM电解水制氢行业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