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如流水,青瓷流转茶香溢;婚俗礼仪中,畲族风情扑面来;针线穿梭里,粤绣勾勒盛唐梦;酒醅翻腾时,慕萨莱斯技艺焕新生。一场以非遗为魂、舞蹈为媒的文化盛宴,正在天山脚下悄然开启。
9月5日,《新民族舞大会》第二季第六期如期播出。节目以“非遗造梦”为舞蹈创作主题精选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畲族婚俗、粤绣、慕萨莱斯酿造工艺四项非遗代表,打破传统纪实框架,以现代舞台为画布,以舞蹈语汇为笔墨,进行了一场大胆而精彩的艺术创作。从而在舞台上成功构筑了一个连接历史与未来、技艺与情感的文化场域,为四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深刻诠释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舞台虚实结合,赋能千年艺术表达
在舞蹈《沁骨》中,青瓷素雅,曲声婉转,舞者化身片片茶叶,在龙泉青瓷之中随着“水流”的变化而晃动舒展。舞者的舞步让茶意瓷韵交织,舞出了唯美,将瓷之润、茶之香这种难以视觉化的感官体验,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动态画面,完成了从“工坊”到“殿堂”的艺术升华。
舞蹈《沁骨》
叙事创新,古老智慧照见当代精神
舞台的光影设计为非遗舞蹈提供了创作条件。以畲族婚俗为创作灵感的舞蹈《畲・传奇》严谨依照“定亲、迎亲、成亲、回门”的仪轨进行编排,通过舞台调度和情景演绎,将一场完整的民族仪式浓缩于几分钟的舞蹈叙事中,使其超越了单纯的民俗展示,成为一曲对生命礼赞和家族伦理的颂歌。
舞蹈《畲・传奇》
舞蹈《酿》的创作灵感来自于新疆慕萨莱斯酒,整支舞的创编极具哲学思辨色彩。舞蹈以“醉·文化记忆之朦胧” “融·古今交融之火花” “醒·文化自信之觉醒”为三重乐章,运用灯光、音乐与舞者情绪的层次变化,生动隐喻了一项千年技艺从尘封记忆到活化重生,最终升华为民族文化自信的完整历程,展现了非遗深厚的当代价值。
舞蹈《荔绣长安》
意境交织,微观叙事展现宏大历史
非遗粤绣的舞蹈呈现则更具有艺术故事性。舞蹈《荔绣长安》采用“戏中戏”的双重叙事结构,一方面绣娘绣郎飞针走线的匠心坚守,另一方面是通过绣品及荔枝舞出的盛唐风华与爱情传说,使“针线意境”与“历史意境”的完美交融,让观众仿佛透过绣娘之手,窥见了岭南手工艺的生机与浩瀚历史想象的交汇,展现了中华文明深厚的文化底蕴。
梦之所起,亦是未来所向
《新民族舞大会》第二季此次的“非遗造梦”之旅证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不仅在于原生态的记录,更在于面向未来的创新。通过舞蹈舞台的艺术化提炼、现代化表达和情感化链接,古老的非遗项目得以突破时空限制,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特别是年轻群体。
节目成功地将四项非遗从“技艺”的层面,提升至“文化” “美学”和“精神”的高度,编织了一个既属于民族文化记忆、也属于未来创新可能的精神之梦。这不仅是“文化润疆”工程的丰硕成果,更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一次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