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的核心命题。建筑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正面临由传统粗放式建设向绿色低碳、智能高效发展的深刻变革。
《“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政策密集出台,为行业转型指明了方向:要加快推广绿色施工技术、推动装配式与智能建造融合发展、构建全过程低碳管理体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要如何实现绿色转型、提升效率与竞争力,成为产业链升级的关键课题。

一、行业转型中的“绿色命题”
长期以来,建筑安装行业普遍存在“多环节、多工序、能耗高、管理碎片化”的问题。
在工业厂房和机电工程建设中,设计、施工、安装往往由不同单位独立承担,导致协调成本高、重复施工严重,既影响质量,又增加碳排放。
除此之外,行业整体数字化、信息化程度不高,施工能耗监控与数据管理能力不足,绿色理念往往停留在单一技术层面,难以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
而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制造业高地,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迅速崛起,对工业厂房建设的低碳化、智能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不仅是地方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落脚点。如何让建筑施工环节成为绿色制造的“第一公里”,已经成为摆在行业面前的现实命题。
二、从“空地”到“投产”:易力建安的系统化绿色路径
在这场绿色革命中,广东易力建安工程有限公司(简称“易力建安”),以其深耕工业建设领域二十年的专业积淀,成为行业绿色转型的先行者。
自2006年成立以来,易力建安始终聚焦“厂房建设+机电设备安装”两大核心业务领域,形成了集规划设计、建筑施工、机电安装、配电工程及投产调试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公司坚持“绿色建安、智造未来”的发展理念,在建筑施工全过程中融入低碳、环保与信息化管理思维,探索出适应工业建设特点的系统化绿色施工模式。

“绿色施工不是口号,而是一套可落地的工程体系。”易力建安公司的负责人表示。
易力建安通过BIM数字建造平台,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从设计模拟、能耗计算到现场施工的过程追溯,均以数据为核心驱动,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与能耗最小化。
在多个新能源产业园及高端装备制造项目中,公司通过智能配电系统、节能管道布局、防腐保温一体化施工等技术手段,使整体能效水平提升了15%以上,有效降低了施工阶段的碳排放强度。
更值得一提的是,易力建安在工程组织方式上进行了创新。传统厂房建设往往分阶段、多承包执行,易力建安则通过“一体化总承包+配套服务”模式,将厂房建设、机电安装与配电系统集成设计,实现真正意义上“空地到投产”的交付体系。

这一模式不仅显著缩短工期,也使得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与材料浪费大幅下降,助力客户在更短时间内实现绿色生产投运。
三、以技术创新推动绿色建造体系落地
易力建安深知,绿色施工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与标准化管理。
公司在内部建立了绿色施工评价体系,从项目立项、材料选型、施工组织到竣工验收均设有节能减排指标;同时不断引入数字化工具,实现能耗监测与智能调度。
目前,公司拥有一支超过200人的专业工程团队,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占比超过60%,而且具备《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二级》《石油化工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压力管道安装 GC2 资质》等多项建筑与机电安装类资质。

公司近年来的代表性项目涵盖新能源工厂、医药洁净车间、智能制造基地等多个领域,业务范围辐射全国十多个省市,年产值已超过8亿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施工领域的重要力量。
四、让每一座厂房成为低碳未来的起点
绿色发展,是时代的命题;高质量建造,是产业的担当。
易力建安以近二十年的行业积淀,将绿色施工理念转化为系统化工程能力,用技术创新推动低碳转型,用匠心品质赋能中国制造。
未来,公司将继续立足大湾区,深化数字化与绿色建造的融合,携手更多产业链伙伴,共同推动建筑业由“高能耗建设”迈向“低碳智造”,为中国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易力力量”。
在一栋栋崛起的厂房背后,不只是钢筋与混凝土的堆砌,更是一座城市、一片区域、一条产业链迈向绿色未来的坚实步伐。
